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掌心里的宝。因此,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老师的赞赏和重视,以获得更多表现和成长的机会。但是,在现实中,并非所有的孩子都“人见人爱”。孩子如何才能受到老师的宠爱?这学期,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家长林女士留言表达了自己的困惑。
讲述:女儿在学校好像不太受重视
林女士(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)
女儿贝贝今年升小学了。从幼儿园到小学,别说孩子,就是我这个当妈妈的都有些不适应。虽然开学一个月了,可我每天还是觉得“鸡飞狗跳”。我们每天除了自己上班外,还要送孩子上学,接孩子放学,有点“冲锋陷阵”的味道。回家,还要陪着孩子做作业……反正一个字:累!
这几天,好不容易等到国庆长假,终于可以小喘一口气了。可静下来的时候,我心里却有着隐隐的不安:前些天,贝贝回家提起老师叫×××同学表演节目、叫××同学参加什么比赛,当我问及“那贝贝有没有参加什么活动啊”,贝贝摇摇头,一脸落寞的样子。
隐隐地,觉得孩子好像不是很受老师的重视。我知道,贝贝比较胆小,是个内向、文静的孩子,也不喜欢表达。在那些活泼、大方的孩子面前,她就显得特别默默无闻。其实,这跟我的教育观念有关,我总觉得女孩子文静一点比较好,所以,从小我就向孩子灌输这样的观点,但这样的个性或许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欣赏。开学这一段时间来,我们一家人都在围着孩子转,孩子在学校具体表现如何,我只和老师通过一次话,而老师只是说贝贝很乖巧。一个朋友提醒我说:是不是你跟老师沟通得太少了?如果你自己对孩子都不够重视,又如何让老师重视你的孩子?话说得也挺有道理,沟通看来也是必需的。不过,我担心一个班级四五十号孩子的家长若都给老师挂电话,老师就要忙不过来了。只是,到底如何才能让孩子成为老师的宠儿?
点评:自信活泼的孩子更易受关注
在教育日趋发展的今天,家长对子女的关注度和期望值普遍都很高,自然也就提高了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。家长们都清楚地知道,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成功的体验,自信与快乐是他们不断进步的巨大动力。他们从别人的肯定中得到自我的肯定,从别人的赏识中做到自我欣赏。
在父母眼中,自己的孩子都是宝贝,把孩子送进学校里,家长希望老师赞赏和重视自己的孩子,争取比别人更多的表现、成长机会,虽说是人之常情,其实也是家长爱面子的一种心理表现。
作为家长,如果把期望过度投射给孩子,会使孩子成长中心理负荷太重,不容易体验到成长中的自我满足,会失去发展的动力。家长是否负责任,决定了孩子发展的方向。
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。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、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,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关注一些—这是很公平的,因为若没有家庭配合,教师的努力全然是做无用功。
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,自信活泼的孩子在学校生活中更引人关注,因为他们敢于表现自己,会获得相对多的上台机会,老师也容易发现其优点来强化巩固。即便是他们身上有不足,也因为外向的性格能让老师更快地知晓,有的放矢加强教育。
如果孩子较为文静胆小,不爱说话,老师就不知道他在想什么,需要什么样的帮助,这样在集体的学习生活中,他们的进步就不会那么明显。
建议:引导孩子 自信自律融入集体
作为家长,如何帮助孩子融入集体生活,成为老师的宠儿?吴玉琼老师建议:
认清真相 专爱表现,未必好事
比如您的孩子课堂上老爱抢发言,别人发言他根本不听,这可能就不大妙了。倾听是学会学习的关键,没有静听和沉思为前提的“积极发言”,只是为表现而表现的低效闹腾而已。要关注孩子点滴进步,给予及时的正面鼓励,强化好行为。
告诉孩子 红花绿叶,一样重要
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能力应有恰当的认识,并给予合理期待,不急,不比,不提超越孩子能力的要求。孩子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,重要的是坚持且乐在其中。让孩子在班级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若有班级活动一定要支持孩子参与,有上台表现的机会就全力以赴展现自己,承担台下观众的角色就做好鼓劲加油的工作,让自己成为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,体会投入集体生活的快乐。
告诉自己 学会接受,学会等待
这里的接受,是全身心无条件接纳孩子。不管是生性活泼的,还是文静内敛的,爱孩子就要爱他本来的模样。父母要懂得赏识孩子的长处,学会抓欣赏的时机,讲究赏识的艺术,由衷的赏识会让孩子感受被肯定的快乐。
如果孩子天生胆小,性格文静,不爱说话,那么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信,帮助孩子克服胆小的心理,教给其待人接物的技巧。参加活动前多做训练和准备,让孩子充满信心去迎接陌生人或者环境,避免手足无措的情形发生,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获得更多愉悦。